李自成大喜,拱手道:“多谢公主,在下感激不尽。我毕生大愿,便是要亲眼见到这大汉奸死于非命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李自成会有这种想法?把他的格局想的也太小了吧?怎么说他也是个草头王。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,但未必有一个私敌。作者这是以己度人了。我觉得李自成比我厉害多了,但即便是我,格局也不会这么小,会拿吴三桂当做自己的私敌。鹿鼎记,鹿鼎记,顾名思义就是英雄争霸,把李自成写成什么了?眼里只有私人恩怨,如果李自成的眼界这么小,他又是怎么进的京?闹着玩呢?再看其他势力,就算反派吴三桂的格局,都要比天地会沐王府之类的人大。看到这里,觉得也只有吴三桂能与康熙一战,其他的反清势力,就是小鱼小虾米,简直不值一提。照本书的描写,陈近南能不能拉出一支袁承志那样的队伍都值得怀疑。
李自成喜道:“多谢了!”俯首向吴三桂道:“奸贼,当年山海关一片石大战,你得辫子兵相助,我才不幸兵败。眼下你给公主擒住,我若就此杀你,捡这现成便宜,谅你死了也不心服。”抬起头来,对九难道:“公主殿下,请你放了他,我跟这奸贼拼个死活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我也是醉了,李自成失败,关吴三桂和辫子兵什么事?没有吴三桂和辫子兵就不会失败了?李自成的失败,从他对京里的权贵们开刀就决定了。大伙儿跟着李自成出生入死,为了什么?不就是为了自己当地主当权贵吗?结果呢?李自成杀权贵,也就是说他与权贵势不两立,手下的人一看:『这货发什么疯啊,这个人与我们不是一路人啊。』所以无论是李自成手底下的新兴权贵,还是明朝的旧的权贵,都觉得李自成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,这导致了李自成人心尽丧。对于权贵来说,谁当皇帝无所谓,谁来关心你姓李还是姓朱,姓吴还是姓爱新觉罗,只要你不动我们的利益,只要你保护我们的利益,我们就拥护你当我们的总代理人,也就是皇帝。李自成明显不是啊,所以就算没有吴三桂和辫子兵,李自成也得逃出京去,因为京城里容不下这种异类。一句话,皇上不为权贵做主,连回家种红薯都是奢望,会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,即使千百年后依然会被千千万万的人唾骂,因为历朝历代的话语权都掌握在权贵豢养的读书人手里。五帝三皇神圣事,骗了无涯过客。有多少风流人物?盗跖庄蹻流誉后,更陈王奋起挥黄钺。据说历史学家卡莱尔曾说过一局话:『历史都是假的,除了人名地名,小说都是真的,除了人名地名。』意思就是,真实的历史往往被人为地遮掩粉饰,也就是鲁迅说的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』,相反红楼梦、西游记、水浒传、三国演义中,反倒保留了古代不少原汁原味的风貌,让我们一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情世故,比如通过唐僧师徒一路的旅行,我们可以知道原来古时候的人们是这样生活的啊。
展开剩余91%他说,他是英明之主,不能沉迷女色,成为昏君。他要励精图治,于是命周皇后立刻将我送出宫去。他说我是误国的妖女,说我在宫里耽了三天,反贼李自成就攻破了三座城市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是这样的。越是想抓住什么,就越是抓不住。越是贪恋皇位,皇位就越是岌岌可危。在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,咸丰:『你丐帮弟子几千万,你一天不解散,叫朕怎么安心?』苏灿:『丐帮有多少弟子,不是由我决定,而是由你决定的。』咸丰:『我?』苏灿:『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,使得国泰民安,鬼才愿意当乞丐呢。』所以苏灿的话也可以改成:『如果你崇祯真的英明神武,使得国泰民安,鬼才愿意跟着李自成干杀头的买卖呢。』剿灭李自成,需要兵马粮草。要兵马粮草,就要问老百姓要。问老百姓要,就是逼着老百姓去跟李自成,这是恶性循环,崇祯是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。
我也不伤心,男人都是这样的,什么事不如意,就来埋怨女人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这事崇祯做的一点都没错,他玩游戏玩的三天都没上班,然后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,于是把游戏机挂咸鱼卖掉,从此把游戏戒了,这有什么不对?换了我也会这么干的。人生在世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,如果不能管住自己,那就是欲望的奴隶,还谈什么自由?自律才有自由,自律就是自己能掌控自己。至于说崇祯的业绩一塌糊涂,那是他的业务能力的问题,但是他戒掉游戏是值得肯定的。当然也有人说,就他那业务能力,还不如整天打游戏呢。就算这句话是对的,但是不能用来指导我们自己的人生,对于我们个人来说,即使失败也是种体验,万不可把宝贵的生命,浪费在游戏里。
忽想:“刚才那个娃娃大官见到我的时候,也露出过这样的眼光,当真好笑,这样一个小娃娃,也会对我色迷迷。唉!男人都是这样的,老头子是这样,连小孩子也这样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为人不识陈圆圆,纵使阅尽光盘也枉然。真有这样诱人吗?老夫倒是很想会会你,看看你能不能诱惑得了我。
吴三桂本来已经投降了他,可是知道他把我抢了去,就去向满洲人借兵,引着清兵打进关来。唉,这就是‘冲冠一怒为红颜’了。李自成带了大军出去,在一片石跟吴三桂大战,满洲精兵突然出现,李自成的部下就溃败了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电影和小说才会这么演这么写。很多人看了文艺作品,觉得胜负是在战场上决定的。这其实是文艺作品为了阅读量,特意渲染了战场的精彩。其实胜负是由力量对比决定的,也就是说各自的实力,也就是人心的背向。李自成的失败,从他进京后对权贵的开刀就决定了,吴三桂和辫子兵来不来,他都得逃出京去。进京前李自成敲打权贵没错,正因为他针对权贵,所以遍地的穷人都帮他。但是进京后还这么干,他所率领的穷人们就全都懵逼了,估计连李自成自己都懵逼,他们走进了一个悖论:『我们来干嘛?不就是来做权贵的吗?那我们跟我们讨厌的人有什么区别?我们舍身忘死奋勇杀敌居然是为了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人。』突然之间他们就明白了,他们的老大李自成是大伙儿的绊脚石,此人不除自己就无法成为权贵。那时的李自成,成了他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,和崇祯的文臣武将的共同敌人。可见,在关键时刻,转换观念是多么重要,识时务者为俊杰啊,忘记初心才能走得更远更久。那时的李自成,连自己的手下都管不住了,还打个毛线的仗啊。那时的手下人,不捅他两刀就算不错了,还替你去打仗?想什么呢。所以人心背向很重要,重要到可以决定结果,李自成起兵的时候才多少人?但他一直打到京城。现在是他最强大的时候吧?反而一路败退。为什么?就是因为人心背向。跟吴三桂和辫子兵没有关系,就算没有吴三桂和辫子兵,他的手底下人就会要了他的命。
李自成败回北京,就登基做了皇帝,说是大顺国皇帝。他带着我向西逃走,吴三桂一路跟着追来。李自成虽打了败仗,还是笑得很爽朗。他手下兵将一天天少了,局面越来越不利,他却不在乎。他说他本来什么也没有,最多也不过仍旧什么都没有,又有什么希罕了?他说他生平做了三件得意事,第一是逼死了明朝皇帝,第二是自己做过皇帝,第三是睡过了天下第一美人。这人说话真粗俗,他说在三件事情之中,最得意的还是第三件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作者老是这么喜欢夹带私货。李自成起兵,是要『均田免赋』,也就是『跟我闯,不纳粮,均田地,享安康。』『闯王来了不纳粮,均田免赋乐无疆。』李自成是位理想主义者,只是当理想主义遇到现实时,他的理想也就稀里哗啦了。李自成成功是因为『均田免赋』,他的失败也是『均田免赋』,因为『均田免赋』是不现实的。他靠遍地的穷人走向权力的巅峰,但如果想留在权力的巅峰,在封建社会必须要做地主利益的代言人,必须要狠心对穷人开刀。而李自成进京后,脑子还没有转过来弯来,像黄巢一样,依然对着权贵开刀,所以我说他是位理想主义者,他的失败是必然的。而作者书中的李自成,一股韦小宝的味道。
韦小宝却不知道,当情势不利之时,投降以求喘息,俟机再举,原是李自成生平最擅长的策略。当年他举兵造反,崇祯七年七月间被困于陕西兴安县车箱峡绝地,官军四面围困,无路可出,兵无粮,马无草,转眼便要全军覆没,李自成便即投降,给收编为官军,待得一出栈道,立即又反。此时向吴三桂屈膝假降,只不过是故技重施而已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『投降以求喘息,俟机再举,原是李自成生平最擅长的策略。』作者你这么说好吗?『生平最擅长的策略』可以理解为李自成投降非止一次,也可以理解为李自成车厢峡突围很成功。这句话误导性极强,可又让人无法反驳。仅车厢峡突围一例,就说投降是李自成『生平最擅长的策略』?作者这样的论证过程,恐怕站不住脚吧?仅用车厢峡突围一事,就想把李自成往三姓家奴的方向带,带节奏的目的性也太强了吧。『自成用 〔顾〕君恩计,贿奇瑜左右,诈降。』连明史都定义那是诈降计,而不是真降。而且这诈降计就像空城计一样,不能用了一次又一次的,狼来了喊多了谁信?
陈圆圆不答,心中却想:“如果他要杀你,我也会跟你同死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要不怎么说日久生情呢。张爱玲说通往男人的心经过食道,通往女人的心经过产道。
韦小宝道:“王爷不可生气。你老人家望安。千里为官只为财,我若去向皇上胡说八道,皇上就有什么赏赐,总也不及你老人家年年送礼打赏,岁岁发饷出粮。咱哥儿俩做笔生意,我回京之后,只把你赞得忠心耿耿、天下无双。我又一心一意,保护世子周全。逢年过节,你就送点什么金子银子来赐给小将。你说如何?”说着和吴三桂并肩而行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韦小宝放得一手好烟幕弹。这么说可以让吴三桂安心,让吴三桂以为他只是贪财,如果有了贪财这个软肋,就容易让人拿捏。如果吴三桂受了韦小宝的错误引导,对韦小宝产生了误判,让韦小宝回到了京城,那吴三桂真的是一失足滑到阴曹地府中去了。
韦小宝道:“你有我做老公!”阿珂怒极,拾起一块石头,向他猛掷过去。韦小宝闪身避开。阿珂转过身来,沿着小路往西奔去。韦小宝道:“喂,喂,你到哪里去?”阿珂停步转身,怒道:“总有一天,教你死在我手里。”韦小宝不敢再追,眼睁睁的由她去了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吴三桂大意了,只需派几人悄悄跟踪,就有狗屎运抓住阿珂了,不就又有人质了嘛。读到这里,阿珂让我有了狄云的即视感,狄云的师父戚长发也不是好东西,把狄云教得那个糊涂样,阿珂也是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。不过阿珂要比狄云正常点,狄云是被师父卖了还帮着数钱的货,阿珂起码还能说出:『你……你不是我师父。你们……你们都是坏人,都欺侮我。我……我恨你们……』,就凭这就比狄云正常的多。
邝天雄道:“古香主说,他很想跟韦香主和众位大哥相叙,但最好在广西境内会面。”韦小宝问道:“那为什么?”邝天雄道:“我们得到消息,吴三桂派了兵马,散在宣威、虹桥镇、新天堡一带,想对韦香主和众位大哥不利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『吴三桂道:「这个自然。」心中已在筹划,待韦小宝等一行回京之时,先派兵掘断云贵之间的要道,说是山洪暴发,冲坏道路,教韦小宝不得不改道去广西,那时再点一支兵马,假扮强盗,到广西境内埋伏,一古脑儿的将他们尽数杀了。广西是孙延庆的辖地,他妻子孔四贞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,太后收了她为干女儿,封为和硕格格,朝廷甚是宠幸。治境不靖、盗贼戕杀钦差的大罪名,就由孔四贞去担当罢。』一听到广西两个字,我就想到了前面吴三桂想的这段话,这不就是吴三桂的原计划嘛,这是要把韦小宝一行弄死在广西呀。
韦小宝又惊又喜,叫道:“啊,你是双儿。我的宝贝好双儿!”伸手除下她头上帽子,长发散开,披了下来。韦小宝左手搂住她腰,说道:“她是我的亲亲小丫头。半剑有血,你连我一个小丫头也打不过,还胡吹什么大气?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这波操作把我惊到了,第一连双儿也不认识?我以为你早就知道是她呢,骁骑营军士中,除了天地会的,还有谁既愿意替你挡剑,又有能力替你挡剑的?第二她本就乔装改扮潜伏在骁骑营,这个时候你揭穿她干嘛?不但叫了她名字,还揭穿她的女儿身,把她暴露于这么多人眼前。好吧,你是主角,你想怎样就怎样,反正作者总会保佑你和双儿的。反正我感觉你有一种狄云上身的即视感。
韦小宝道:“台湾郑家打的是大明旗号,郑克塽这小子却去跟李自成做一路,那么他也成了反贼,咱们一不做、二不休,连他一起干了。更给总舵主除去了一个心腹大患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李自成是反贼,应该诛九族,韦小宝是他准女婿,也在被诛之列,各位先把韦小宝诛了再说。其实韦小宝说得是对的,郑家已成豪门大族,让这种纨绔做老大,只能是猪队友绊脚石。反清还搞世袭制,那是对自己的脑袋不负责。天地会的事业,迟早葬送在郑家手里。火车跑得对,全靠车头带,如果火车头开错了方向,那么整列火车都得开到阴沟里去了。所以做小弟的,找对大哥很重要,要时刻评估大哥的能力和状态,大哥出昏招可是要死人的。
何况众人心下雪亮,韦小宝要杀郑克塽,九成九是假公济私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韦小宝确实是假公济私,抛开动机不谈,就问他说的对不对吧,是不是『给总舵主除去了一个心腹大患』?这种事不能陈近南去做,你们做下属的得替大哥去做。不要老是大哥说了才去做,自己就没一点主观能动性。不过呢,你杀了郑克塽,陈近南也会杀了你,会拿你人头祭郑克塽,这是面子上的事儿。所以这种脏活儿得做的隐蔽,不能让人看出谁干的,得嫁祸于人,得说是吴三桂或者清廷做的,这就是里子。
韦小宝派去向她传讯的人,自然便没遇上。那时韦小宝却又已南下,她当即随后追来,未出河北省境便已追上。她小孩儿家心中另有念头,耽心韦小宝做了鞑子大官,不再要自己服侍了,不敢出来相认,偷了一套骁骑营军士的衣服穿了,混在骁骑营之中,一直随到云南、广西。直到赌场中遇险,阿珂要刺伤韦小宝眼睛,这才挺身相救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原来派去向她传讯的人没遇上,是她自己千里迢迢万里遥遥找来的,连韦小宝也不知道她在骁骑营。据说她是何惕守的徒弟,那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了,整个碧血剑中,就对何惕守和焦宛儿有点好感,感觉她俩还有点正常。
这一下人人都大出意料之外,没想到在这小屋顶上另行伏得有人。冯锡范不及攻击李西华,侧身回剑,架开敌刃,当的一声,嗡嗡声不绝,来人手中持的是柄单刀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难道是胡一菲的祖先来了?唐朝的岑参有诗赞曰:『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』说的就是胡一刀的爷爷飞天狐狸胡天,意思是李自成的义军摧枯拉朽,扫荡一切黑恶势力,如寒风扫落叶一样。而义军中有一青年叫胡天,他早早追随李闯王,他就像在八月里刮起的狂风暴雪,让万紫千红的花花世界瑟瑟发抖,那真是我花开后百花杀,他最爱干的事就是辕门遍挂权贵头,直杀得甲第朱门无一半,直杀得路上全是公卿的骸骨。『那飞天狐狸行这计策,用心确实是苦到了极处。江湖上英雄好汉,为了侠义二字,给好朋友两肋插刀原非难事,可是他为了相救闯王,不但要委屈万分的投降敌人,还得甘冒一个卖主求荣的恶名。想那飞天狐狸本来名震天下,武林人物一提到他名头,无不翘起大拇指赞一声:「好汉子!」现下要他自污一世英名,那可比慷慨就义难上万倍了。他投降吴三桂后,在这汉奸手下做官。他智勇双全、精明能干,极得吴三桂信任。他想闯王大顺国的天下,硬生生断送在吴三桂手里,此仇不报,非丈夫也。他如要刺死吴三桂,原只一举手之劳,可是飞天狐狸智谋深沉,岂肯如此轻易了事?数年之间,他不露痕迹的连使巧计,安排下许多事端,一面使满清皇帝对吴三桂大起疑心,另一面让吴三桂心不自安,到头来不得不举兵谋反。他将吴三桂在云南招兵买马、跋扈自大、图谋造反的种种事迹和真凭实据,暗中禀报清廷,而清廷对平西王诸般猜忌防范的手段,他又刺探了去告知吴三桂。如此不出数年,吴三桂势在必反。那时天下大乱,满清大伤元气,自是闯王复国的良机。即令吴三桂的反叛迅即敉平,闯王复国不成,但吴三桂也非灭族不可,这比刺死他一个人,而死后受清廷荣谥厚恤,自是好得多了。』
冯锡范大怒,挺剑刺去。那乡农既不闪避,也不挡架,举刀向冯锡范当头砍落,骤看似是两败俱伤的拼命打法,其实这一刀后发先至,快得异乎寻常。冯锡范长剑剑尖离对方尚有尺许,敌刃已及脑门,大骇之下,忙向左窜出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『两人进退邀击,又拆了数招,胡斐突然领悟,原来苗人凤这时所使招数,全是用的后发制人之术,要待双方筷子相交,他才随机应变,正是所谓以主欺客、迟胜于急等等的道理。』『胡斐拔刀在手,奔出数丈,便见五个人影并肩拦上,想:「今日要脱出重围,须得刀刀杀手,可不能有半分容情。」大踏步直闯过去,虽以寡敌众,仍并不先行出手,守着后发制人的要诀,左肩前引,左掌斜伸,右手提刀,垂在腿旁。』后发制人,后发而先至,倒是有点胡家刀法的意思。
冯锡范突然叫道:“且住!”跳开两步,说道:“原来尊驾是百胜……”那乡农喝道:“打便打,多说什么?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原来是百胜神拳马行空马老英雄到了,不去保你的镖,怎么有空到这里耍钱?老不正经的不学好。你什么人不学?怎么学得跟韦小宝似的,不怕坠了你老英雄的招牌吗?
吴六奇突然叫道:“啊哟!我想起来了。这位仁兄是百胜刀王胡逸之。他……他……他怎地变成了这个样子?快追,划船过去!”马超兴奇道:“胡逸之?那不是又有个外号叫作‘美刀王’的吗?此人风流英俊,当年说是武林中第一美男子,居然扮作了个傻里傻气的乡巴佬!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胡逸之:『不错,正是在下,我从不觉得我是天下第一美男,这是我的坚持,我要与全世界作对。』胡逸之,也就是狐一只,那不是飞天狐狸吗?狐狸而能飞天,那就是成精的狐狸罗。飞天狐狸:『不要碰瓷我,我是正面人物,虽然名声不大好,但个人作风方面是没有问题的。再说天下狐狸不止一只,成精的也非止一只,但是飞天狐狸基本上都是说的是我。』柯镇恶:『就像飞天蝙蝠就是说的我。』茅台:『就像飞天茅台就是说的我。』
溶溶月色之下,惟见江面上白光闪烁,二人兀自斗得甚紧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溶溶月色之下,冯锡范和胡逸之依偎在一起,胡逸之抬起头,注视着冯锡范,轻呼:『冯郎。』冯锡范眼望着明月,叹了一口气:『都是月亮惹的祸,这样的夜色太美你太温柔,才会在刹那之间,只想和你一起到白头。』胡逸之:『我还想大战三百回合。』冯锡范轻轻捏了一下胡逸之的鼻子:『都依你。』群雄但见一黑一白两条身影,在江面上起伏翻滚,犹如惊鸿游龙一般。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㸌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胡逸之苦笑道:“她……她……嘿嘿,她从来正眼也不瞧我一下。我在三圣庵中种菜扫地、打柴挑水,她只道我是个乡下田夫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你得不到她,也许仅仅只是因为太把她当回事了,如果你像韦小宝一样,或许早就上手了。
韦小宝道:“那么你心中爱煞了她,这二十几年来,她竟始终不知道?”胡逸之苦笑摇头,说道:“我怕泄漏了身分,平日一天之中,难得说三句话,在她面前更哑口无言。这二十三年之中,跟她也只说过三十九句话。她倒向我说过五十五句。”韦小宝笑道:“你倒记得真清楚。”吴六奇和马超兴均感恻然,心想他连两人说过几句话,都数得这般清清楚楚,真是情痴已极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『他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,忽然抬头笑道:「你看,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。」阿飞道:「嗯。」李寻欢道:「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?」阿飞道:「十七朵。」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,笑容也冻结。因为他数过梅花。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,那是多么寂寞。』爱一个人时,会卑微到尘埃里,胡逸之如此,游坦之如此。遇见你,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从此我变得很低很低,一直低到尘埃里去,但我的心是欢喜的,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。心悦君兮君不知,你就在眼前,触手可及,中间却仿佛隔着一条银河。
你一生之中,已经看过她许多眼,跟她说过许多话。她骂过你,打过你,用刀子刺过你,那便是说她心中有了你这个人,这已是天大的福份了。”韦小宝点头道:“你这话很对。她如对我不理不睬,只当世上没我这个人,这滋味就更不好受。我宁可她打我骂我,用刀子杀我。只要我没给她杀死,也就是了。”胡逸之叹道:“就给她杀了,也很好啊。她杀了你,心里不免有点抱歉,夜晚做梦,说不定会梦见你;日间闲着无事,偶然也会想到你。这岂不是胜于心里从来没你这个人吗?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两舔狗会晤。此时此刻,不圈一下游坦之,我是不赞同的。
胡逸之道:“小兄弟,这话可不大对了。你喜欢一个女子,那是要让她心里高兴,为的是她,不是为你自己。倘若她想嫁给郑公子,你就该千方百计的助她完成心愿。倘若有人要害郑公子,你为了心上人,就该全力保护郑公子,纵然送了自己性命,那也无伤大雅啊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爱到痴绝处,估计就是:我爱你,与你无关。你就是我的全部,你开心我就开心,你一皱眉头,我就心痛,我没空理会我,只感受你的感受。你是火,是我飞蛾的尽头,没想过要逃脱。为什么我要逃脱?我反而要谢谢你,给了我一段快乐的梦游。在旁人看来,这是段苦恋。然而在自己,却是乐在其中。都知道咖啡苦涩,为什么有人却喜欢的不得了?因为苦涩也是种味道啊,你喝着喝着会喜欢这种苦涩,并且喜欢上咖啡的醇香。其实经常喝咖啡的人,就会知道其实苦就是甜,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,苦盈盈的东西喝起来就是甜丝丝的。
吴六奇道:“这人回到台湾,必跟总舵主为难,不如一刀两段,永无后患。”郑克塽大惊,忙道:“不,不会的。我回去台湾,求爹爹封陈永华陈先生的官,封个大大的官。”马超兴道:“哼,总舵主希罕么?”低声对吴六奇道:“这人是郑王爷的公子,咱们倘若杀了,只怕陷得总舵主有‘弑主’之名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要不要杀是一回事,怎么杀又是一回事,把事情做得干净一些,然后嫁祸给吴三桂,本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,那还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啊。比如给吴三桂通风报信,把郑克塽抓了,打着营救郑克塽的旗号,把他弄死在吴三桂手里就是了。或者把郑克塽的身份透露给清廷,让清兵把他抓了,韦小宝和吴六奇都是大官,秘密处决他很容易呀,这笔账自然就记在清廷账上,然后把知情官员灭口,就说是为郑克塽报仇。
吴六奇笑道:“韦兄弟,我也不识水性。”韦小宝奇道:“你不会游水?”吴六奇摇头道:“从来不会,我一见到水便头晕脑胀。”韦小宝道:“那……那你怎么叫船驶到江心来?”吴六奇笑道:“天下的事情,越是可怕,我越要去碰它一碰。最多是大浪打翻船,大家都做柳江中的水鬼,那也没什么大不了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吴六奇青年时好酒好赌倾家荡产,沦为乞丐,行乞在大埔以及江浙一带。他身强力壮,高大魁梧,有铁丐之称。时朝廷腐败,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,吴六奇回到家乡与其弟吴六标拉起了武装队伍,镇压农民起义军,得到南明永历帝的重用,封为饶平总兵。清顺治七年,吴六奇投降清廷,并攻取潮州以此献功,被封为饶平营总兵。清顺治十年,南明朝策划了一次反清复明活动,吴六奇派兵援助清军,清廷加封吴六奇为左都督。时郑成功收回被荷兰侵占的台湾,反清复明的郑成功,是清廷又一大障碍。吴六奇又积极向清廷建议在中国南方加强海防设施,实行海禁,以封锁郑成功。另一方面则是分化和瓦解郑成功分布在沿海岛屿的抗清武装,从而大大削弱了郑成功的力量,为后来的施琅统一台湾立下大功。吴六奇卒于康熙四年,终年五十九岁。康熙皇帝追赠其少师兼太子太师,赐谥顺恪,为『顺应天时,恪尽臣节』之意,对吴六奇的忠诚尽职给予褒扬。可见,吴六奇在明朝镇压义军,在清朝镇压反清势力,始终是为了实现宋江的那种理想:『一枪一刀,博得个封妻荫子,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,也不枉了为人一世。』这种人是不会参加天地会的,也不会反抗朝廷做反贼,作者极力美化他的意图是很明显的。
风雨声中,忽听得吴六奇放开喉咙唱起曲来:“走江边,满腔愤恨向谁言?老泪风吹面,孤城一片,望救目穿。使尽残兵血战,跳出重围,故国悲恋,谁知歌罢剩空筵。长江一线,吴头楚尾路三千,尽归别姓,雨翻云变。寒涛东卷,万事付空烟。精魂显大招,声逐海天远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这曲子由吴六奇唱出来好违和啊,这曲子说的是史可法,人家史可法宁愿战死都不降清,而吴六奇可是清廷的忠臣良将,毕生都在致力于扑灭反清复明的势力。死后被康熙赐谥『顺恪』,为『顺应天时,恪尽臣节』之意,对吴六奇的忠诚尽职给予褒扬。史可法要是知道作者这么写吴六奇,恐怕也会口出韦小宝的骂人话。
小宝,你师父毕生奔波,为的就是图谋兴复明室,眼见日子一天天过去,百姓对前朝渐渐淡忘,鞑子小皇帝施政又很妥善,兴复大业越来越渺茫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陈近南心里只有前明,他牵挂的不是百姓,甚至担心百姓日子好过了就忘记了前明。其实只有李自成才是百姓利益的代言人,即使做了皇帝,还认为自己的事业没有成功,还要继续往前推进。『只听得隔壁传来李自成忿怒的声音:「把明朝做大官的人捉来拷打,要他们交出金银,那当然是应该的。豪富人家欺压穷人多狠,要逼他们把钱财吐出来,不过是报一报从前的怨仇,杀人抵命,欠债还钱,血债血偿,有什么不该了?」说到后来,几乎已是吼叫,还听得啪啪之声不断,当是他以手掌击桌。』顺治让康熙『永不加赋』,但是赋税本来就重啊,而李自成的口号是『均田免赋』,『均田免赋』才是真正为农民。当然了,尽管『均田免赋』是为农民,其实是不现实的,是不科学的,它仅仅是农民一厢情愿的空想,注定要失败,这被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,自然李自成也一样,必然会走向失败。
陈近南又问:“你身上中的毒怎样了?减轻些了么?”韦小宝道:“弟子服了神龙教洪教主给的解药,毒性是完全解去了。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假太后的化骨绵掌怎么化解?怎么不告诉九难和陈近南呢?
但这包东西,天下千千万万人的身家性命都在上面,可万万输不得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你不是说『鞑子小皇帝施政又很妥善』么?到底这千千万万人是个什么情况?安居乐业还是水深火热?反正我们只要有饭吃,皇帝姓什么无所谓,你却非要纠结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。
陈近南脸色微微一沉,斥道:“小宝,嘴里放干净些!你这不是在骂王爷么?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脏话呢,那不过是情绪辅助词,你居然还细想啊?嘴脏的人,未必心脏,骂人的时候,谁会去想什么意思?甚至很多骂人话,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。比如我,又没什么文化,骂起来顶多就是:『老天啊,你瞎了眼么?』肯定这样的啊。情绪到了,谁还去组织堆砌文字?谁还去长篇大论细琢磨?骂人如果这样:『有日月朝暮悬,有鬼神掌著生死权。天地也,只合把清浊分辨,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?为善的,受贫穷命更短。造恶的,享富贵又寿延。天地也,做得个欺硬怕软,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。地也,你不分好歹何为地。天也,你错勘贤愚枉做天。』那等我想出这么一篇来,情绪早就没了。所以,没有这样骂人的,骂人都是越短越好,这么长一段话,真正骂人的时候也就一个字:『靠。』再多一个字就是:『卧槽。』所以,骂人不需多么有文化,一句卧槽走天下。你压根不需要知道,你骂的这个是什么意思,因为无损于你表达情绪。如果你去细琢磨文字的内容,并且还让你琢磨出意思来,那就是你心脏。因为只有有生活经历的人,才知道什么意思。小孩子也会骂人,但他们是从大人那里学的,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,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经历,他们天真无邪就像一张白纸。
陈近南道:“两位公子比较起来,二公子确是处处及不上他哥哥,不过相貌端正,嘴头又甜,很讨得祖母的欢心……”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郭图曰:『三子之中,谭为长,今又居外,主公若废长立幼,此乱萌也。』郭嘉曰:『袁氏废长立幼,而兄弟之间,权力相并,各自树党,急之则相救,缓之则相争。不如举兵南向荆州,征讨刘表,以候袁氏兄弟之变。变成而后击之,可一举而定也。』玄德曰:『自古废长立幼,取乱之道。若忧蔡氏权重,可徐徐削之,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。』操欲立后嗣,踌躇不定,乃问贾诩曰:『孤欲立后嗣,当立谁?』贾诩不答,操问其故。诩曰:『正有所思,故不能即答耳。』操曰:『何所思?』诩对曰:『思袁本初、刘景升父子也。』操大笑,遂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。
陈近南叹道:“我这条命不是自己的了,早已卖给了国姓爷。人生于世,受恩当报。当年国姓爷以国士待我,我须当以国士相报。眼前王爷身边,人材日渐凋落,我决不能独善其身,舍他而去。唉!大业艰难,也不过做到如何便如何罢了。”说到这里,又有些意兴萧索起来。——金庸《鹿鼎记》【张虎跃】:知遇之恩,便以肝脑涂地,粉身碎骨以报。陈近南的志愿是反清复明,看到这里也没有看到他为百姓考虑过。为中原百姓考虑的,居然只有顺治和康熙这两个外来皇帝,作者这是想表达什么呢?其实我们汉人,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……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,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,这就是中国的脊梁。有张载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也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也有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张俞:『昨日入城市,归来泪满巾。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』范仲淹:『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。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。』李绅:『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』梅尧臣:『陶尽门前土,屋上无片瓦。十指不沾泥,鳞鳞居大厦。』施乃庵:『赤日炎炎似火烧,野田禾稻半枯焦。这些都是对天下苍生苦难的悲悯,作者是一句都没提啊。棋仙五老明明就是为害乡邻的恶霸,可是袁承志呢?居然留着他们继续危害乡邻,老百姓的死活并不放在心上,八个恶老头是死在夏雪宜和何红药手里。反而李自成在京城大杀四方,对有钱的人家开刀的时候,袁承志却圣母心泛滥了。
发布于:江苏省有富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